国网副总信息师吴杏平:
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
深化电力人工智能融合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的思路目标,提出了加快能源应用场景赋能的具体要求,为能源行业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机遇提供战略指引。
一、“人工智能+电力”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抓手
通过“人工智能+电网”,实现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运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是新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升的过程。截止到2025年6月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经营区新能源总装机13.4亿千瓦,占电源总装机46.9%,规模相当于G7国家新能源装机总量之和;今年上半年新增风光新能源装机2.2亿千瓦。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和广泛接入,电力系统结构和特性机理发生自有电一百多年来最重大技术变化,生产组织、运行控制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传统专家经验方法难以为继。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应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与随机负荷频繁互动等新挑战的重要手段。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电网业务,推动传统依赖系统仿真、方式计算的调度模式向“动态感知-智能分析-辅助决策-实时反馈”的智能运行系统转变,大幅提升电网感知、分析认知和优化决策能力,辅助解决新型电力系统机理复杂、不确定性高、非线性强的问题,提升电网自主学习、自动计算和智能决策能力。
通过“人工智能+能源新业态”,实现电力行业的“智能运行”。电力行业业务类型多元、体量庞大,具有广泛的战略性高价值应用场景需求,迫切需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数智技术在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及新业态等领域深化应用,围绕规划建设、设备管理、安全管控、客户服务、经营管理等业务实现融合赋能,支撑破解能源电力可靠供应、业务提质增效、企业高质量发展等难题,应对新型用能模式不断涌现、电力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供电服务标准逐步提升、精益管理要求持续增强等多重挑战。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引擎,从海量数据中提取知识、预测趋势、优化决策,可以体系化重塑电力行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赋能电力行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如近年来公司电网规模持续扩大,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达到131万公里,很多输电线路位于崇山峻岭中,巡检难度大,公司投入近4万台无人机,通过人工智能线路缺陷识别技术,年智能巡检杆塔1000万基,减少人工登塔次数40%,巡视效率提升2倍以上,实现了电网运维模式的重大变革,提高了运行效率。
二、国家电网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取得阶段成效
公司坚持以技术突破和应用拓展为主攻方向,确保人工智能建设应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一)加强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在创新应用总体布局方面,发挥新型电力系统原创技术策源地优势,强化顶层设计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以光明电力大模型为核心的“6541”人工智能总体布局,构建“平台-模型-装置”全栈式创新体系,持续提高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
在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方面,研究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管控平台,深入推进电网运行认知推理、智能在线优化决策等应用技术突破,公司持续加大专项投入,推动电网运行向精准预测、自动计算和智能升级迈进。
在行业大模型研发方面,坚持“开源+闭源”并举,基于通用基座模型,建成千亿级多模态光明电力大模型,其集成的电力数据、具备的专业功能行业领先,可面向电力生产、建设、管理、运营、科研、制造等全产业链提供专业化智能化服务。
(二)强化深度赋能,拓展新型电力系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在赋能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方面,转型期电力系统受气象因素影响日益加深,新能源发电预测和用电需求预测的两难问题亟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支撑。公司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应用,助力破解新能源发展带来的电力可靠供应问题。
在赋能电网生产作业管理方面,围绕电网故障诊断、状态评价、应急抢修等需求,全网推广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等;探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特高压直流设备运行状态开展智能分析,实现故障智能研判和快速处理效率提升50%。
在赋能客户供电服务方面,应用95598智能客服,为供电客户提供业务智能化办理,累计服务超4亿次,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推动客户供电方案智能编制超10万份。
在赋能公司经营管理方面,探索人工智能在用户停电原因、投资问效、穿透管理、物资评标等方面的应用,赋能业务提质增效,提升企业合规管理水平。
(三)坚持开放合作,打造协同发展产业生态圈
在央企合作方面,依托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聚合发电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推进能源电力技术原始创新。
在民营企业合作方面,创新协同发展与产业融通模式,以高价值场景牵引高质量技术供给,与华为、百度、阿里、大疆、宇树科技等单位共同设计与实施百余个合作项目。
在高校院所合作方面,与清华大学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精准匹配公司发展所需与高校科研所能,充分发挥顶尖人才协同创新作用,体系化搭建电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平台。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实施意见》提出,以拓展人工智能与能源领域深度融合应用场景为重要依托,以提升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技术水平为主攻方向,以健全能源智能化发展的创新体系为关键保障,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公司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电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切实做到“四个服务”。
一是服务政府决策和社会治理。发挥电力大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优势,积极运用多源数据融合等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开展“电力看经济”、“电力看双碳”、“电力看应急”,更好赋能经济运行和民生改善。
二是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挥新型电力系统原创技术策源地优势,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推动先进数字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创新应用,增强气象、水情及源网荷储各侧状态感知与分析能力,提升电源、储能、负荷和电网的协同互动能力,更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三是服务电力行业产业发展。立足当好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链链长,持续拓展人工智能在能源电力领域应用场景,凝练科学问题,形成场景需求,推动产学研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更好支撑电力行业人工智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四是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公司数字化基础建设、深化人工智能应用,加快构建新型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平台,通过数据治理强化电网基础管理,通过数据贯通带动业务协同、实现管理穿透,推动电网作业方式、服务模式、企业治理全方位优化重塑,更好服务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深入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部署,推动《实施意见》落地落实,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在新型电力系统融合应用,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电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国网力量。
南方电网首席人工智能官李鹏:
深入践行“人工智能+”行动
全面塑造能源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近期,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有关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提升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技术水平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一、顺应时代大势,为能源领域深入践行“人工智能+”行动提供科学指引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持续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为特征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加速到来。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把握产业转型机遇的战略选择。在此背景下,《实施意见》的发布,为能源行业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深入践行“人工智能+”行动定方向、绘蓝图和指路径,对系统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战略引导,把握人工智能发展关键窗口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已展现出解决诸多现实场景复杂问题的核心能力,在推动产业降本增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AI+能源”已成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关键支撑。《实施意见》的及时出台,对加强战略引导,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凝聚行业共识,加快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和应用步伐,释放AI赋能效能,支撑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明确,统筹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与能源融合是一场深彻的系统性变革,迫切需要统筹谋划、加快节奏、久久为功。《实施意见》基于对人工智能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系统谋划了“AI+能源”行动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关键举措及保障措施,形成了以高价值应用场景为依托,以提升创新应用技术水平为主攻方向,以电算协同发展为支撑的行动路线,为人工智能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提供了科学的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
(三)应用为王,加速人工智能赋能价值释放
当前,人工智能在能源行业的应用仍然存在高价值场景不足、关键资源共享度不高、保障机制有待健全等共性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AI+能源”持续走向深入。《实施意见》突出应用导向,牢牢把握“高价值场景”这个关键点,系统布局了AI+电网、AI+新能源等8大领域高价值场景,突出人工智能赋能作用、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同时,牵引算力、数据和模型等关键要素持续高质量发展,对于破解行业发展瓶颈,推动“AI+能源”行动落地,变革能源生产关系,因地制宜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积极探索实践,促进电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南方电网公司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骨干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战略部署,在行业内较早开展了电力人工智能实践探索,建成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发布首个自主可控大模型“大瓦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能源领域电力方向),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生态“三个标杆”,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引领电力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有效发展能源电力新质生产力。
(一)加快应用场景赋能,驱动行业转型升级
当前,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全面加速。发展电力人工智能,通过全息感知、智慧决策和人机协同,将有效解决新型电力系统海量主体泛在、多维时空平衡、实时双向互动等能源结构转型带来的巨大难题,显著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和新型能源体系的整体效能,推动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坚持以高价值场景为靶心,规划建设营销、输配电、调度等各业务域场景超350个,业务赋能成效显著。研发自主可控电力定制求解器“大瓦特·天权”,攻克了超大规模优化计算世界难题,有力赋能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创新研发智能仿真大模型“大瓦特·驭电”,荣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项SAIL奖,并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调度断面控制智能体”荣获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优秀案例奖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二)强化关键技术要素供给,夯实人工智能发展基础
深刻认识算力、数据、模型等核心要素对电力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支撑作用,坚持创新引领、自立自强,建成全自主可控算力集群,打造高质量数据集,构建“大瓦特”模型体系,有效强化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要素供给,支撑电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算力方面,发挥央企引领作用,联合头部厂商,实现异构算力适配和统一管理调度。积极探索电碳算协同新范式,上线我国首套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推动“电-碳-算”协同发展。数据方面,打造高质量数据集,建成南方能源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引入130余家生态主体,与11个行业数据空间互联互通。模型方面,创新构建“大瓦特”模型体系,攻关电力科学计算大模型,破解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和绿色运行难题。
(三)健全人工智能发展保障,推动生态共生共荣
深刻认识人工智能与能源电力深度融合的长期性、复杂性,坚持统筹规划、高位推动、系统施策,保障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发展主体,成立人工智能公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全面强化核心技术研发、产业落地和适配验证能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打造由高水平技术人才、工程化专才、业技融合人才等构成的人工智能“特种兵”。协同带动生态发展,秉持开放共赢理念,牵头成立电力行业人工智能联盟,举办多场AI大赛,广泛开展算力、算法赛马,带动生态共同发展。
三、全面拥抱AI,开创能源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未来已来!南方电网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拥抱智慧浪潮,在继承和发扬数字化转型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发挥平台型企业和电力数据资产优势,以高价值场景为靶心,持续夯实算力、模型、数据等要素供给,完善人工智能运营机制,打造“全息感知、数字孪生、智慧决策和人机协同”的“数字电网智能体”,实现人机高效协同、融合互促,推动生产、经营和管理全方位变革,为行业打造“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南网范式,推动能源电力产业现代化;为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贡献南网力量,抢占电力垂直领域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为世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南网方案,创造人类绿色、美好、可持续发展新未来!
(本文内容来自国家能源局,本号所刊发文章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无商业用途,向原作者致敬。因某些文章转载多次无法找到原作者在此致歉,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本文仅供学习交流、我们注重分享,勿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